
青海威斯特銅業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公司”)是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香港H股+上海A股上市公司)的全資子公司。公司地處青藏高原腹地,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鄉境內,西臨214國道,距州政府所在地大武鎮26km,至西寧約468km,海拔4000—4400m,年平均氣溫-1.2℃,屬典型高原氣候。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,注冊資金1.2億元人民幣,主要經營銅、鐵、鈷、硫礦等有色金屬資源的勘探開發,公司設立董事會、監事會、經營層,下設9個部門,員工370人。礦山開采模式為露天開采,選礦方式為兩段兩閉路磨礦,優先浮選,礦山生產規模為8000噸/日、240萬噸/年,主要產品為銅精礦、硫精礦、鐵精礦,銷售至甘肅、四川等地區。
公司主要從事德爾尼銅礦項目的開發,德爾尼銅礦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后期探明的多金屬復合硫化礦,含銅、鈷、鋅、鐵、硫、金、銀等多種有價元素,儲量規模大,屬大型礦床。該項目系2003年7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招商引資項目,2003年8月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重點工業項目。德爾尼銅礦項目于2004年8月開工建設,2006年11月生產試運行,2008年底實現達產達標。截止目前,威斯特人在號稱“生命禁區”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,克服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,日夜奮戰,艱苦奮斗,通過傳承與發揚紫金人“艱苦創業、開拓創新”的企業精神,已建成了日處理礦量8000噸的現代化礦山,開創了中國高海拔地區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先河,是目前青藏高原海拔最高、處理礦量最大的現代化礦山企業,也是青海省大型礦業企業之一,其生產規模及技術在青海省同行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。
公司堅持“生命第一,環保優先”、“要金山銀山,更要綠水青山”的理念,將安全環保視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,以遠高于礦山企業行業標準10%的比例持續加大安全環?;A投入,并不斷提高環保安全管理水平,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和生態文明建設,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能耗指標居行業領先地位,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實現了“零排放”,德爾尼河水質長期以來一直保持原地表水質標準。
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,公司秉承“開發礦業、造福社會”的企業宗旨,努力踐行“企業、員工和社會協調發展”的企業價值觀,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,情系當地人民群眾,勇于承擔社會責任,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、回報當地政府及群眾。作為果洛州最大的工礦企業,投產以來累計創造工業總產值超過112億元,占果洛州工業總產值的86%以上,為青海省解決勞動就業人口3600余人次,在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、捐資助學、扶貧救助、文化體育、醫療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中捐助達5300多萬元,累計上繳各項稅費近32億元,為促進青海省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近年來,公司先后獲得全國就業先進企業、全國綠色管理企業、全國綠色發展典范企業、全國環境社會責任企業、中國環境報綠色發展典范企業、青海省“A級納稅人”、青海省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、青海省安全生產先進企業、青海省脫貧攻堅先進單位、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先進集體、青海省非公經濟組織先進基層黨組織等上百項榮譽稱號,被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列為“青海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”,于2017年建成青海省首批“綠色礦山”企業,2020年1月入圍最新全國綠色礦山企業名錄,2020年被確定為青海省非公經濟黨建示范點,培養了以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、“全國三八紅旗手”、“青海省三八紅旗手”、“青海省勞動模范”等榮譽獲得者馬桂蓮和被授予“全國巾幗文明崗”的生產技術處化驗室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產業工人。
公司以“艱苦創業、開拓創新”的企業精神,秉承“以人為本、追求卓越”的理念及“員工、企業和社會協調發展”的價值觀,依靠技術創新和社會各界的支持,堅持規模開發、綜合利用、依法經營、規范運作的原則和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舉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針,努力把德爾尼銅礦建成國內一流的有色金屬礦山,將青海威斯特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做大、做精、做強,為青海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與構建富裕、文明、和諧的新青海做出新的、更大的貢獻。